微妙级!世界上目前最强大的无线通信协议,已被中国送入太空_1
如果火箭也能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摆脱线缆的束缚,实现无线连接,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最近就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个震撼的消息:他们成功将“航天星闪”无线通信模组搭载在火箭上进行了飞行试验,结果那叫一个完美!
说起这个“航天星闪”,它可是个十足的中国原创货色,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的代表,给智能终端带来了全新的连接方式。你可能听说过蓝牙、WiFi、UWB这些传统短距通信技术,但“星闪”可是由咱们国内企业主导标准制定和产业化的,100%国产化,自主研发,协议可控,简直就是国产技术的骄傲!
为啥火箭会对这个“星闪”技术这么感兴趣呢?原因很简单,减重!
对运载火箭来说,那可是每克都必争的宝贵资源。经济利益永远都是商业行为的底层逻辑,对商业航天火箭来说,降成本就是最大的正确路线。所以,不断地给火箭减重,就成了工程师们绞尽脑汁的事儿。
怎么减重呢?一方面得用那些又轻又好的材料,另一方面还得不断优化火箭设计,把那些不必要的线缆、零部件、结构统统砍掉。尤其是线缆,那可是个大头,火箭上天得带各种设备,控制系统、遥测系统等等,加起来几十台设备呢,每台都得通过电缆连接蓄电池供电,设备之间还得通过电缆连接进行数据交互,这就是个庞大的“电缆网”。
想要去掉这些线缆,尤其是通信电缆,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工程师们一直都在努力,致力于研发无线火箭。但要实现箭体各系统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必须得攻克两个难题:一是自主可控,不能用那些国外掌握标准、经常卡我们脖子的WiFi、蓝牙啥的;二是安全可靠,数据传输速度、质量都得满足要求。
就在这时,华为公司挺身而出,发布了“星闪”技术!
华为星闪技术(NearLink)的渊源还得追溯到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当时,华为被踢出了蓝牙和WiFi联盟,这可咋办?华为可不含糊,直接开始自主研发一种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是要摆脱对国际技术标准组织的依赖!
“星闪”技术一出手,那可是真厉害!低时延、高吞吐、抗干扰、精定位,这些优良特性让它直接秒杀了传统短距传输技术方案。传输速度高达900Mbps,时延低于20us,完胜蓝牙;4096个用户连接数量,更是远超蓝牙5.3的8个设备和Wifi7的256个设备,这简直就是为万物互联量身打造的!
但要取代火箭上的电缆网,这“星闪”技术还得再进一步。
航天万源科技的研发团队那可是下了苦功,硬是把通信距离从30米提升到了250米,完全覆盖了所有在研和规划的火箭型号箭体内部通讯距离要求。而且,在保障延迟的基础上,他们还把丢包率从1.58%降低到了0.01%,经过了火箭飞行过程中各种严苛的环境测试,满足了产品的可靠性要求。
至此,“航天星闪”技术横空出世!之前也有团队尝试过利用TDMA、FDMA技术开发火箭测量设备无线组网协议,但一直没啥大进展。这次引入了华为星闪,跨界变成了“航天星闪”,这可真是创新无界限啊!
有了这“航天星闪”技术,火箭那可真是轻如燕了。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把世界上最强大的无线通信协议送入了太空,传输时延从毫秒级迈进了微秒级!这简直就是质的飞跃。
想象一下,重型运载火箭上那庞大的电缆网,重量可达500千克,相当于三个玉兔号月球车的重量!用无线通信技术取代这些电缆,那不仅能节省空间,提升运载能力,还能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后续还将继续梳理需求,聚焦提升产品核心功能不断创新,让星闪技术落地在更多航天场景,不断推动航天领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你是不是也对这“航天星闪”技术充满了期待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它在未来的航天领域大放异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