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础:做科研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
在我国光谱物理学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固体光谱学,发展了多种全新的实验方法,被同行广泛引用;他是我国红外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红外物理实验室。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学础。

沈学础在大学三年级时参与了寻找氦气的科研工作,这是他第一次与光谱研究结缘。1958年,沈学础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恰逢中国科学院和复旦大学合办的技术物理研究所成立,沈学础成为该所首批研究人员,开始真正走上物理科学研究之路。
进入技术物理所不到两年时间,沈学础参与的研究论文就发表在《物理学报》上。随后不久,年仅25岁的沈学础就受邀参加中国物理学会年会并作学术报告。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沈学础第一次见到了钱学森、黄昆、周培源等科学大家,这段经历让沈学础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信心。
1978年,沈学础赴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深造,回国后的他并没有止步于自己在国外取得的成果,创建起我国第一个红外物理实验室。本个实验室,现已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且连续多年被评为A级实验室和模范实验室。
在科研过程中,沈学础始终将目光聚焦在服务重大需求,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在他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时代的机遇,源于前辈科学家的循循指引,也源于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满腔热情。
六十多年的科学历程中,沈学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们中的很多,已经成为技术物理领域的中坚力量。“放手”“紧抓”“联合培养”是沈学础育人心得的精髓:放手让学生选课题,紧抓学生学风建设,尽量创造机会送学生留学联合培养。“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大道无术、大智无谋”,沈学础院士常常提起的这十六个字,影响了一代科研人。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