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 中国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
02:05

北京朝阳区23万余人完成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孙蕾报道
新华社沈阳12月30日电题:新年将至中国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
新华社记者徐扬汪伟于也童
测量体温、扫二维码进行身份登记、全程佩戴口罩……3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家乐福门口,前来购物的消费者要经过严格的防控“手续”方可进入商场。
新年将至,面对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的严峻情况,中国各地正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12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本土病例7例(辽宁5例,北京1例,黑龙江1例)。
12月23日,沈阳新增1例韩国返沈人员解除隔离后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属重型病例。在全力救治的同时,医护人员更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目前患者病情平稳。
与一系列快速应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同步的是市民的反应速度和防控意识。记者近日走访沈阳市的商场、宾馆、饭店、机场、车站等地发现,客流明显减少,人们普遍佩戴了口罩。
“这几天沈阳又有确诊病例了,新年就要到了,做好防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沈阳市民王麟说。
为严防冬季疫情反弹,中国多地推出“非必要,不离开当地”的措施,从严从紧应对疫情形势,多点联控,织密防控网。一些省市要求,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会议提倡采取视频形式召开。
连日来,疫情发生地区正加快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和频率。
大连市自12月22日开始的全员核酸检测已经结束,全市检测637.9万人次;沈阳也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对中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重点风险人群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北京将对餐饮场所、零售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公共服务行业新入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针对冷链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曲寿巍表示,大连市督促冷链食品企业落实从业人员、货品和环境核酸检测,将冷库搬运工等重点人员核酸检测频次提高到每3日一检。
中国同时加大对风险地区的管理力度。经评估,12月27日起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西杜兰村、高丽营镇张喜庄村为中风险地区。
01:36
直击北京顺义疫情防控现场。新华社记者陈旭、任超、夏子麟报道
记者在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张喜庄村看到,这个村已全部封闭,西侧三个出口大门紧闭,仅西侧张喜庄村中街口设有“入村”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村从25日开始进行封闭式管理。目前,沈阳市也已对五个小区进行封闭管理。
小区封闭管理后,保障居民生活便利显得尤为重要。29日,沈阳室外最低温度已跌至零下21摄氏度。在沈阳市于洪区橡树湾小区,穿着红色马甲的“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格外显眼。
29日是“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张恒连续工作的第7天,他负责守护这个隔离小区的大门,并对快递包装进行消杀。“一直处在满负荷工作的状态,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他说。
中国抗疫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得益于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两节”临近,人员流动、聚集频繁将增加疫情传播风险,要进一步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补齐短板、加强管理,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参与记者:郭翔、鲁畅、侠克、王君璐、陈旭、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