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冻僵了搓搓手接着干!水质监测员破冰采样守护安全
地表水日常监测按例是每月一次,从春节前开始,顺义区水文水质监测站就加大了人工监测的频次,确保春节期间及一整年的水质持续向好。

顺义区水文水质监测站工作人员在人工破冰
一大早,工作人员带着冰钎、采样器等工具来到河岸边,准备对多个监测点位进行水样采集,掌握水质变化。现场采样是一项辛苦且复杂的工作,尤其在寒冬腊月更是难上加难。采样需要到水质受干扰较小的河道中央位置,工作人员只能徒步到结冰的河面上。河岸护坡很陡,他们拎着采样工具出溜着往下滑,岸边石头都结了冰,稍不小心就会滑倒。
“跟在我后面走,把长的工具横放……”在冰面上行进的过程中,有经验的宋彬一马当先,同行的张琦、杨晓亮紧跟其后。虽然他们已是“老把式”了,但在冰面上行走仍是小心翼翼,冰面时不时响起的“咔嚓”声,更是让大家绷紧了神经。
杨晓亮在冰面上取样
到达点位后,张琦用冰钎开始人工破冰,一钎下去冰渣四溅。冰面上寒风刺骨,人的体感温度更低。尽管全身捂得严严实实,才站了十多分钟,大家浑身就被冻透了。张琦的手冻得发僵,就搓一搓再干,使出了浑身力气,终于凿穿了一尺厚的冰面,水从冰窟窿涌上来。
宋彬用水质综合分析仪监测水质
宋彬将水质综合分析仪的探头伸入河水中,静待两分钟,水温、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实时参数便检测出来。“这些数据都要现场测定,如果采样回去再测就会出现偏差。”宋彬介绍,水面结冰后许多微生物和水生生物活动减少,水质变化更为明显。及时掌握冬季水质变化,对水生态环境的管护和治理十分重要。
宋彬在进行水质监测
下一步就是水样采集。宋彬将采样桶放在冰面上,用水舀往里灌水;然后,再将采样桶里的水导流到6套不同的采样瓶中,分为常规样、酸样、碱样、硫化物样、石油样和微生物样。“换一个新手套。取样时要尽量干净,避免人为污染的干扰。”只见他脱下橡胶手套,双手已经冻得通红。短短几分钟,放在一旁的采样瓶就冻在了冰面上。添加固定剂、水样贴签、现场信息记录,三人配合下,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一条河,我们会测3到8个点。加密监测时,每隔两三公里就会设一个监测点位。”宋彬说。
宋彬在实验室里对水样进行检测
宋彬说,作为一名监测员,多年的工作让他切实感受到了顺义大小水体的水质在明显改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河里鱼多了,水草丰富了,水质变得清澈透亮了。“春节期间,我们都要坚守在岗位上,及时准确地提供监测数据,为水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宋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