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北京日报评论:“全网最低价”就一定好吗?

北京日报评论:“全网最低价”就一定好吗?

“双11”电商大促火热进行,“李佳琦直播间产品比官方贵”的话题引发热议。同样的美妆产品,直播间比官方售价贵了不少,品牌方回应是系统故障,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北京日报评论:“全网最低价”就一定好吗?
(图侵删)

电商直播井喷式崛起,一些头部主播挟流量以令诸侯,“全网最低价”正是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然而近两年,这一招却屡屡翻车。去年“双11”,因价格问题两大头部主播曾与某品牌大闹一番,今年更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口口声声的“最低价”,其实还没其他渠道优惠力度大。争议声中,有人不满于“本想薅羊毛,却被割韭菜”,也有人质疑,难道不看直播的消费者就不配享有价格优惠了吗?满屏吐槽各有各的立场,而声浪背后则是“全网最低价”所面临的巨大信任危机。

说起来,头部主播独享“全网最低价”,本就是直播带货价格战的阶段性产物。行业发展初期,少数头部主播手握断层式流量资源,自然就有了向品牌方压价的能力和底气。而品牌希望借由主播赚取曝光度,倒也愿意“赔本赚吆喝”,双方看似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供需对接。但随着直播江湖走向成熟,品牌自播异军突起,主播“强者越强”的绝对话语权正一步步被消解。从这个角度上说,头部主播们逐渐失去“全网最低价”,也是多方力量博弈下的必然。

共赢的买卖才能做长远。曾有品牌方透露,即使不考虑折扣成本,品牌在直播间的投资回报率也已低于1,也就是赔钱成为常态。这种状态下,“最低价”的极限营销看似是为消费者谋了实惠,但同时“肥了主播瘦了商家”,而一旦商家在市场上失去议价能力,势必会对品牌存亡构成挑战。与此同时,电商价格战打来打去,也会让主播口碑与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最终消耗的是消费者的信任与耐心。今天,电商直播的风口正面临新一轮洗牌,消费者也逐渐破除低价迷信、重视货比三家,直播的镜头也应摆脱“全网最低价”的路径依赖,转向规范选品、夯实品质、做深价值。

今年的“双11”促销中,也有很多主播不再把“最低价”的口号挂在嘴边,而是通过优中选优的品质来打动消费者。期待未来在多方共赢的逻辑下,直播行业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好体验、好商品,顺利完成行业升级。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高源

流程编辑:严圣淼

  • 中光防雷涨2.02%,成交额1475.2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46.43万元
  • 利尔化学涨2.05%,成交额2431.8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37.16万元
  • 冀东装备跌2.06%,成交额2466.4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6.43万元
  • 卡塔尔将派代表团赴开罗继续加沙停火谈判
  • 华民股份跌2.10%,成交额1832.0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11.73万元
  • 美股异动|生物制药股普跌 强生(JNJ.US)一度跌5.7%
  • 艾华集团大跌5.52%,成交额1779.5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24.94万元
  • 上海莱士涨0.30%,成交额1.90亿元,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 航锦科技:算力投资毛利率50%-60%
  • 网传今年车检“史上最严”?OBD检测不容易过?均为谣言
  • 万隆精神的时代回响(二):香料改变世界的故事
  • 中科电气(300035.SZ):美国加收关税对公司现有业务影响较小
  • 北京日报评论:“全网最低价”就一定好吗?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