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五部门发文
关于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五部门发文

统一企业6月营收549.8亿元新台币
部分民政部门3·14“为爱加班”,不必强求但值得点赞
曼巴驱动取得一种便于更换的物流设备用万向轮专利
台风“艾云尼”已致菲律宾至少3人死亡
深证成指跌幅扩大至1%_13
河北省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区委书记侯旭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日经225指数收盘跌2.8%,报33762点,盘中一度跌超4%
嘉环科技收盘下跌2.38%,滚动市盈率41.67倍,总市值62.60亿元
苏州通标取得照明养护用擦拭装置专利,提高装置贴合清理效果
福建漳平奔驰女乘客辱骂市政工人,官方:已依法处理
3月沪牌拍卖结果公布:平均成交价为94147元
4月7日汇添富文体娱乐混合A净值下跌8.79%,近1个月累计下跌7.66%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文化遗产安全问题易发高发。7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在《关于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损害的地方,要尽快开展受损文化遗产的修缮修复和挡水防淹、防洪排涝等设施改造,避免文化遗产“受损即消失”。

(图侵删)
通知指出,各地要对人员密集开放区域、文化遗产集中区域、灾害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督促可能受灾的地区和相关单位提前做好专门应急预案,制定预防措施。各地要加强对高风险地区文化遗产、维修工程工地、考古发掘工地等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备足水泵、沙袋、挡水闸等应急物资。同时要加强对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美术馆等人员密集开放区域的应急管理,及时防护、回撤室外陈设,明确游客应急疏散引导线路,预设应急避险场所。
各地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抢险救灾,做好支护、遮护等后续保护工作,全力搜集、保存好旧构件,组织修缮修复,将文化遗产损失降到最低。对无法及时排水、出现险情的文化遗产地和公共开放区域,要做好人员疏散转移,并设置警戒线;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损害的,各级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按照文化遗产价值特征和保护要求,尽快开展受损文化遗产的修缮修复和挡水防淹、防洪排涝等设施改造,整体提升文化遗产抵御灾害的能力,避免文化遗产“受损即消失”。
为提高防范能力,各地要建立健全会商研判、信息通报、预警发布等工作机制,形成中长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案,细化各项应急防范举措,探索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基金等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应急响应专家队伍,提供技术支持帮扶。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常态化收集文化遗产安全风险隐患线索。